[開箱]華碩TUF電競套裝電腦 T500MV開箱

     由於現有的筆電已經用了很長一段時間,效能已經明顯跟不上現在的環境了,所以打算來更換一台新的電腦來強化效能。本來這一次也是想要購買筆電,不過考慮到在家裡其實都是在書桌上使用,很少有搬動的時候,想說就來換桌機,在配備選擇的性價比也可以有一些彈性。這一次更換的是華碩的ASUS TUF Gaming T500MV的款式,算是品牌套裝電腦,機殼也比標準的機殼小一號,放在桌面上也不顯大,並且有獨立顯卡,還能夠兼具玩遊戲的能力。

ASUS TUF Gaming Desktop T500MV


    這一次買的是品牌電腦,是整組套裝出貨,購買的方式就像筆電一樣,選好規格型號之後送來就是一整組已經可以使用的電腦。另外在購買時我是購買經銷商的特仕機款式,同時有加購升級的16G DDR以及512G M2 SSD,所以最終收到的版本是32G DDR以及雙512 M2 SSD,下面可以看到系統狀態的截圖畫面是符合升級內容的。特仕機的部分是經銷商會先開封進行安裝後再出貨,所以收到的時候會是經銷商的封膜,由於是從MOMO平台的天翼電腦MO店購買,所以應該是可以放心的,天翼電腦在MOMO與蝦皮都有販售點,如果有要購買也可以多方比較一下不同平台的差異。

升級的部分只是在原有的空插槽上插上零件,沒有汰換掉原有的內容,所以主機一樣會有華碩的整機的三年保固,另外升級的零件就屬零件本身的保固內容,在售後的部分不會太複雜。因為原廠的官方文件有特別說M.2 SSD有空插槽可用,但原包裝未附螺絲,所以如果是後續才要升級M.2 SSD的狀況也要注意先準備好螺絲,才能進行SSD的固定。

電腦配備大致如下:
型號: ASUS TUF T500MV 透明機箱版
CPU: INTEL I5-13420H
記憶體:SO-DIMM DDR5 16G => 加一條美光16G,共32G
顯示卡:NVIDIA RTX 3050 DUAL 6G
固態硬碟 M.2 SSD 512G => 加一條三星512G,共1TB
作業系統:Windows 11 Home
無線網路:有

    配送到家的外箱是華碩原裝的紙箱,打開內含主機以及兩個配件盒,一個是裝有保固卡、說明書、電源線、滑鼠墊的配件包,另一個是鍵盤、滑鼠,這個箱子中唯一卻少的電腦要件就是螢幕,只要再另外準備一個螢幕就可以讓電腦動起來了。這一款主機的螢幕I/O不管是內顯還是外顯,都是以現在常見的HDMI以及DP為主,外顯的部分還加上了DVI接頭,為了滿足老螢幕的使用需求,配件包內還附贈了一條VGA的轉接線,應該能夠滿足大部分的螢幕支援。

    外箱上標籤有寫著「生產地:台灣」,應該是指整機組裝的部分,其實大部分的零組件應該都還是在各個不同的地方,例如鍵盤、滑鼠的套裝盒上就寫了「中國大陸製造」,其他應該也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小零件。

    這一款T500MV主機與一般DIY型的桌上型電腦還是有一些差異,首先就是他的CPU採用的是筆電版的Mobile款式,雖然一樣叫做I5,但是整個架構還是跟Desktop CPU有不同,效能與功耗上可能沒有這麼的強硬,官方說法是這種CPU裝在桌機上還是有他應該有的水準。其實在目前很多主流的平價筆電上還是可以看到這顆I5-13420H的CPU的蹤跡,使用的範疇很大,我覺得可能還是這款T500MV I5版本對比其他品牌電腦或是DIY電腦價格比較親民的原因之一,大約2萬6的水平可以購得雙16G DDR、雙512G SSD、RTX 3050獨立顯卡的版本 。

    由於這類筆電版的CPU在主機板上都是採用直接焊接的方式,所以在桌機的分類中只會出現在品牌電腦或是迷你電腦,由品牌供應商直接設計一體化的主機板+CPU。DIY市場還是以主機板Socket + 單顆CPU的方式進行販售,CPU散射的方式也會有點不一樣。

外包裝箱

外包裝箱標籤

配件盒

鍵盤滑鼠組外包裝

    原包裝箱內有標準的鍵盤滑鼠,如果是第一台桌上型電腦的玩家應該可以先拿來使用,裝上後應該可以搭配到主機的Aura Sync燈效,看起來很炫。不過我本身就已經有一套常用的鍵盤滑鼠組,所以這個隨附的鍵盤滑鼠就先收下當備用吧。

鍵盤滑鼠組

    在所有配件之中,最重的就是電源線,其他可能不是這麼的需要,可以原封不動地收回盒內。顯示卡使用說明書雖然有厚厚的一本,但內容是多國語言板,真正的繁體中文介紹內容只有2頁,主要是說明顯示卡的安裝與電源線配線的注意事項。

所有配件

顯示卡使用說明書

    T500MV的桌上型電腦的機殼有兩種款式,在購買時一定要再三確認,如果是想要選購官方頁面上首推的透明機箱+燈光版本,一定要確認規格上寫著是透視版為殼。另一種是不透明金屬外殼,我個人覺得比較普通一點。

    透明款式在左側的機殼側板有設計一塊透明殼,可以看到內部的燈光以及主機板上的所有零件,看起來氛圍感非常好,具有的華麗的電競風格,還能夠直接秀出顯卡上的字樣。

主機左側


主機右側

    主機的正面是一個X造型,同樣是有燈條的設計,可以透過Armoury Crate來調整燈光的樣式。另外正面也有I/O可以使用,有提供兩個USB3.0 TypeA以及一個TypeC,還有耳麥3.5mm的插孔,都是實用的介面。

主機正面

正面I/O

    背面的I/O包含了電源、螢幕、USB、網路與音源孔,電源供應器在主機下方,所以電源插頭就在下方,這款I5-13420H CPU有自帶的內顯,所以上方主機板的部分也有把內顯的HDMI/DP做出來,但實際使用應該是要用下方外顯的I/O來接螢幕。在這裡我覺得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背後的四個USB TypeA都是USB2.0的介面,USB3.0速度的I/O只有正面才有。

主機背面

    主機的電源位在上方,上方也只有電源鍵一個按鈕。

主機上方

    主機的下方有散熱的孔洞,也是整機風道設計的一部分。

主機底部

主機內裝

    左側的側板除了有透明設計之外,兩顆固定螺絲是使用可手轉的快拆螺絲,可以輕鬆扭開、拆下側板,打開來就可以詳細的看到內裝的每一個零件。透殼版的設計本身就有考慮到觀賞用途,所以主板的部分看起來都很上相,整體的外觀以黑色為主,CPU散熱銅管也有做塗黑設計,DDR的上方也有蓋上一張黑色的圖卡,不管是插上五顏六色的外廠DDR也不會影響整體視覺感受。在這裡可以看看周邊零件使用的規格是否與標示相符,確認實體規格安裝的情況。

主機板內裝

    CPU的部分使用的是筆電板的I5-13420H,散熱裝置為套裝電腦自行的設計散熱銅管模組,連接到機殼後面的風扇,在輕載的待機狀態甚至可以讓風扇完全靜止,依照負載的CPU熱度調整風扇轉速。這裡沒有一般桌上型電腦CPU上方的原廠直立風扇,是這款主機很特別的地方之一。

CPU

    掀開DDR上方的黑色紙片就可以看到兩條DDR插槽,原廠是一條16G DDR,因為目前16G DDR已經算是非常基本的配備了,也許過一陣子就會不堪使用,因此我覺得可以直接在加一條,直升32G DDR,以應付未來需求。

DDR插槽

    電源供應器在顯卡下方,採用330W的規格,套裝電腦在相容向的部分都已經有調整過,所以不用擔心整體瓦數的問題,這點是比較讓人省心的。

獨立顯卡與電源供應器

    由於我的書桌沒有配置網路線,所以WIFI就是我購買電腦必備的裝置,以WIFI為主的使用者在購買時就必須要特別留意連網的問題,以免沒有WIFI無法上網。大多數的品牌電腦都會在主機板上的M2插槽直接加上WIFI模組,滿足目前大部分家中使用WIFI的環境。

WIFI模組


開機

    電腦的開箱過程就像是筆電開機一樣,將主機接上螢幕與鍵盤、滑鼠,就可以直接開機看到Windows歡迎頁面,經過繁複的「下一步」選項之後,就可以看到TUF背景的桌面畫面。在系統中已經內建了所有的周邊驅動以及華碩的專屬應用程式,像是電競電腦中最重要的Armoury Crate遊戲主控台,可以用來更新系統驅動程式,也可以用來調整效能模式、機殼燈光。

TUF桌面

    從系統資訊中可以看到CPU的型號以及系統RAM的總數。

系統資訊

    開機後我主要先拿來嘗試一些以前經常吃掉我系統資源的工作。首先是在Shotcut輸出8K影片的時候,這裡通常都是用CPU軟解來實行,所以在輸出過程中會讓CPU資源大幅上升。在這裡我有注意到記憶體始終維持在20GB以上的水平,所以證明當初把記憶體加大的選擇是對的,16GB在目前的電腦配置真的只能算剛好,想要有穩定的表現還是建議先將記憶體提升到32GB。

Shotcut檔案輸出

    此外我也嘗試使用Insta360 studio將影片素材轉換成8K 360影像的輸出,這裡的輸出過程中CPU資源占用不大,但是這裡卻用上了GPU的資源,所以在Insta360 studio轉檔的過程中GPU獨立外顯佔了很重要的角色。如果有Insta360轉檔需求,在外顯的需求也是很重要的部分。

    不管是CPU還是GPU,在負載的時候風扇轉速都會拉高變的很熱且很大聲,不過因為是桌上型電腦,主機放在一旁自己發熱、自己運轉,鍵盤、螢幕這裡不會感受到熱氣逼近。不會像使用筆電時那樣散熱時機身鍵盤燙手,或是擔心高溫影響電池壽命的問題,桌機還是有她天生的優勢。

Insta360 Studio



機殼燈光


    機殼的燈光預設是黃色的燈光,配合主機TUF的視覺意象,看起來有一種華麗感。除了黃光燈之外,其實主機內的燈條都是RGB燈,可以顯示任意的顏色,在Armoury Crate中選擇燈光樣式就可以按照喜好更改點燈的模式。主機點燈的部分在關燈的環境下看起來會比較漂亮,關燈後一種電競的氛圍感就充滿了書桌。

    在燈光方面目前比較困擾的地方大概就是休眠的時候會持續進行呼吸燈閃爍,目前還沒有找到關閉休眠燈光的方式,晚上入夜後如果使用休眠,還是會看到主機內一閃一閃的,有點干擾視覺。

機殼燈光

機殼燈光


機殼燈光

機殼燈光

機殼燈光


後記


    關於這一次要購買哪一種主機,其實我也考慮過幾種方案,像是迷你電腦、DIY電腦、品牌電腦,不過仔細比較了需求與價格之後還是以成套的品牌電腦為主,開箱即使用,也減少一些安裝上的問題。



迷你電腦


迷你電腦本來也是我考慮的方案之一,主要是體積真的很小,放在桌上一點都不佔空間,很適合現在大多數坪數不大寸土寸金的房屋空間。但是迷你電腦有它先天的問題,就是通常不會有獨立顯卡,都是使用CPU的內顯,由於我還是想要有一個獨立顯卡的配置,有時也能夠拿來玩遊戲,或是做其他需要GPU加入的應用,所以迷你電腦就先被我擱置在一旁了。


    目前高階的迷你電腦都會配置很高效能的CPU,像是NUC主機就是一個體積小性能強的裝置,用來做純CPU為主的事情應該是非常適合的選擇,對於獨顯沒有需求的人可以選擇迷你電曩。


DIY電腦


同樣的價格看起來CP值最高,可以得到更好的硬體,如果追求極致的硬體CP值,DIY電腦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但是相對的就是要自己負責相容性的問題,在安裝完作業系統之後還要處理各式各樣的驅動程式,手續會比較複雜,也會需要花更多時間在處理開機使用的問題。記得早期在使用DIY電腦的時候還會發生過驅動程式怎麼裝都裝不成功的問題,遇到問題的時候真的會很頭大。


在選擇DIY電腦的方案的時候我覺得要特別注意的規格細節,像是作業系統、是否有WIFI模組之類的內容。在網路賣場常常看到類似的規格,但出現很便宜的菜單,也許就是尚未包含作業系統、或是沒有WIFI無線模組,加上後其實沒有差太多,一分錢一分貨,差不多的規格應該會有差不多的價格,在購買之前要多方比較。


另外如果想要省麻煩還可以考慮直接購買請店家組裝的電腦,確定可以順利開機、安裝好軟體之後再帶回家,也避免自已硬組到不相容的裝置還要花更多的錢繳學費。

品牌電腦

品牌電腦就是比較適合懶人的選擇,大部分的大廠牌都有專門推出品牌套裝電腦,但可能硬體規格就沒有DIY電腦來的吸引人,也不會有最新的CPU、最頂的顯示卡,主打的就是穩定、便宜、開箱即用的訴求。對於沒有很多時間可以處裡這些DIY問題的、或是擔心DIY出包的使用者,我覺得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使用起來的感覺就像是不能搬走只能在定點用的筆電一樣,不需要煩惱硬體上的問題,又可以用較低的價格取得同級的硬體,在散熱表現也會優於空間有限的筆電


  套裝電腦最麻煩的地方就是規格五花八門,同一款主機的型號可能會有無數種的硬體配置,CPU可以有i3/i5/i7,記憶體可以8G/16G/32G,顯示卡也可以內顯/外顯,選購前一定要仔細檢查規格表內的細節。


相較於DIY電腦,我覺得品牌電腦的有以下最主要的優勢:

1.所有功能都已具備,有鍵盤、滑鼠、WIFI網卡等常見的必要硬體,開箱就可以直接開機使用。

2.出廠軟體已經包含作業系統、所有驅動程式以及華碩內建工具,就算直接一鍵重置系統,也會保留所有的驅動程式。

3.整機原廠保固,有問題就直接找華碩皇家俱樂部。而且套裝電腦相容性都有經過測試,穩定性與耐用性也相對有保障。


預算考量


如果以2.5W左右的預算,要頂規i7 CPU 就必須放棄獨立顯卡,不然就要再將預算拉高來加顯卡,但是感覺超過預算太多又買不下手。所以最終平衡了一下需求,選擇i5 CPU + 獨立顯卡的機種,在這個級距裡的品牌電腦差不多就是這個行情,也比較容易直接用官方的規格與售價進行篩選,應該可以找到滿意的結果。


在預算的部分,購買桌上型電腦可能也會明顯比同級的筆記型電腦便宜一些,如果確定是固定地點+外接螢幕使用,考慮桌上型電腦也是一個低價的選擇。



留言

Facebook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房屋]裝潢紀錄分享- 基本包冷氣管包梁工程。把冷氣管隱藏得無影無蹤

[印尼]印尼 巴淡島 旅遊 TOP 100量販超市必買商品推薦。咖啡、生活用品、泡麵

[心得]天作之合音樂劇「阿堯 Shemenayha」 at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大劇院

[食記]長生塩人 淡水店。夜晚才有的日式鹽味拉麵體驗心得

[軟體]PDFill - 功能強大的免費PDF處理與編輯軟體。常用功能教學

[心得]2022百老匯獅子王音樂劇觀看體驗 At 高雄衛武營歌劇院

[開箱]SONY 藍芽耳機WI-XB400心得評價。入耳式平價藍芽耳機的最佳選擇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