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我的螢幕選購指南。在家裡的雙螢幕體驗,全新大螢幕ASUS MX259H開箱


    這次添購了一個新螢幕,這也算是我第一次自己挑選、自己掏錢買的螢幕,除了對螢幕的高價讓荷包感到非常心痛之外,挑選螢幕眾多看起來很陌生的規格也是讓我選得頭昏眼花。我平常在家中使用的是筆記型電腦,因此平常也不會想到要購買螢幕,即使想到了,可能也因為不是必需品而一拖再拖,時時沒有下手的打算。

    這一次就在過年發獎金後,下定決心要買一台新的螢幕來擴充筆電的顯示器。其實在工作場合我已經有很多年都是使用雙螢幕工作了,因此對於雙螢幕我已經非常的依賴,也非常的習慣,都是公司配的,當然公司配什麼我就用什麼,但到了要自己買的時候,才發現規格真的五花八門,玲瑯滿目,實在是需要花點時間了解一下其中奧妙。





    在購買螢幕時,對於很久沒有買螢幕的我也是一件非常需要做功課的事情,公司的前輩表示螢幕只是個消耗品,買最適合的就對了,最好能夠保護眼睛,對於經常盯著螢幕看的人,保護眼睛是很重要的。以下就是我在購買螢幕的時候所考慮的一些問題。

尺寸


    尺寸絕對是購買螢幕最先會注意到的地方,普通的筆記型電腦螢幕大約就是13~15吋左右,以作為擴充螢幕來說,選個比筆記型電腦內建的螢幕大當然是必要之選。我在工作中使用的擴充螢幕即是22吋的螢幕,因此我覺得自己家中使用的擴充螢幕也必然要大於22吋,甚至更大,搭配高解析度,達到最大的工作效率。

    格主在使用過22吋螢幕之後,發覺筆記型點腦的13吋螢幕雖然也能夠達到一樣的工作需求,但其便利性與工作效率的提升是有很大的差異的,大螢幕加上大解析度,能夠顯使更多細節,能夠讓一張非常大的畫面不透過縮放就顯示在眼前,工作起來非常一目了然。

解析度/畫質(點距)


    解析度的選擇也是挑選螢幕的重點之一,但解析度越高價格也隨之越高,這是一個技術成長的問體。解析度低的螢幕,顯示的畫面不夠精細,容易有顆粒感,能夠顯示的內容也就不太豐富。解析度越高,則是畫面看起來更精細,能夠顯示更多內容,例如可以完整顯示一張A4文件也不是問題,但是解析度就必須搭配顯示卡做挑選。

以一般的筆記型外接螢幕來說,FHD (1920x1080)的解析度應該已經非常夠了,大部分外接的顯卡也都支援這個解析度,格主家中5年的古董筆記型電腦也能夠支援這個解析度。甚至很多筆記甚至很多筆記型電腦或是桌上型電腦可以支援到2K WQHD (2560x1440)的解析度,那畫面就會更加精細,顯示的內容也更豐富了,但隨之提升的就是售價會高一點,如果可以負荷這個價差,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至於現在最熱門的4K高畫質螢幕,購買前就真的需要仔細分析一下家中的設備有沒有辦法支援這樣的解析度了,比方較早期的筆記型電腦或是顯示卡可能就沒有支援4K HDMI畫面輸出,即使買到4K螢幕也無法發揮最大的效益。但若有特殊用途,例如有在玩PS4 4K的朋友就可以選擇買4K的螢幕,在遊戲中得到最大的視覺滿足。

    畫面的點距就是伴隨解析度與尺寸產生的規格,當相同的尺寸中塞入不同的解析度1080P、2K、4K,等不同影像解析度,他們之間每一個點的距離當然就會隨之不同,單位面積中的像素點越多,他們之間的點距就會越小。

連接埠


    連接埠常見的就是D-SUB VGA以及HDMI。VGA接頭主要是用於電腦顯示卡或是筆記型電腦的外接螢幕,只有純影像,沒有聲音,如果需要外接聲音,則要另外使用3.5mm的音源線來連接。

    HDMI則是目前影音設備中常見的接頭,電腦顯示卡或是筆記型電腦大部分也都會配備,能夠同時傳遞聲音跟影像,對於畫面投影或是延伸螢幕是很方便的設計。另外就是很多的電視遊樂器或是電視機上盒也都有HDMI輸出,因此選購具有HDMI連接埠的螢幕尤其重要,除了可以給電腦使用外,也可以給電視遊樂器(PS4、Xbox)或是電視盒(小米盒子、安博盒子)使用,一個螢幕多種用途。

護眼


    護眼也是我覺得買螢幕可以特別注意的一點,健康意識抬頭,大家要保護好靈魂之窗,因此盡量能夠選購低藍光的螢幕,也能夠減少眼睛的負擔,避免長時間盯著螢幕看會造成眼睛的永久傷害。

    現在大多數的螢幕會標榜著低藍光的特色,或是會加入濾藍光的色彩模式,可以減少刺眼的藍色波段光線,減少眼睛的疲勞傷害。再來就是關於閃爍的部分,這就比較難從規格上進行過濾,只能看實體才知道他有沒有閃爍,通常具有護眼的螢幕基本上都應該會避免螢幕閃爍+低藍光顯示。

    除了低藍光外,格主自己在使用時通常會將螢幕亮度根據房間的燈光做調整,盡可能讓螢幕不要太刺眼,以免增加眼睛的負擔,也能夠避免長時間使用電腦時造成頭昏眼花的情形。

面板類型/可視角


    如果看了螢幕型錄玲瑯滿目的規格型號,可以注意到目前螢幕市場上大致上有分為TN、VA、IPS等三大類型的螢幕,以及基於這三類衍伸出來的螢幕種類,例如:AH-IPS、MVA。或者還有三星所販售的OLED螢幕,不過此類螢幕價格實在有點高,暫不列入考量範圍。

當然面板的不同也會影響他們的顯色性能,以最普遍的分類來說大致上如下:
TN:價格較低,大多數入門機種多採這種面板,特色是反應時間快,缺點就是顯色能力較差,對比顯示弱,會顯得畫面較不鮮艷。可視角也不比VA或是IPS來的好。

VA:可視角大,但仍不比IPS,反應速度也較IPS慢些。其優點是對比較高,較能夠呈現真實色彩,有些專業螢幕會採此面板進行設計。

IPS:目前市場上的主流之一,許多手機螢幕也有使用此種技術。優點是可視角廣,顏色較鮮豔,反應速度較VA快。缺點是需要較強的背光,功耗會很大,但在永遠插電的電腦螢幕上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頂多是用起來比較熱一點。

OLED:就像像在手機正熱門的AMOLED或是POLED面板之顯色原理,沒有背光,是以像素點為基本發光單元,可達到最好的對比效果,顯色更加艷麗。但用於大尺寸的螢幕上價格會非常高,價格等級跟上述是不同等級的。

內建喇叭


    這台螢幕除了是用來擴充筆電的畫面外,我還希望它可以用來接電視盒,用來看影片使用,由於目前沒有外接音響的打算,因此我覺得內建喇叭的螢幕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未來我還希望能夠購買SONY PS4或是任天堂Switch之類的電視遊樂器來玩,因此內建喇叭確實是有其必要的。

    當然若是家中已經有強而有力的重低音音響套組,那內建喇叭這項其實看看就好,有總比沒有好。即使螢幕裡的內建喇叭在怎麼標榜厲害、高音質,以他的體積以及應用取向,都不太可能超越貨真價實的重低音音響組。

外型


    外型部分如果針對公司的公發設備其實就是一項可有可無的選項,但是在自己家中的螢幕,外型就顯得格外重要,螢幕的體積大到可視為家具的一部分,因此必須要看得順眼才能買回家。螢幕的外觀造型除了螢幕本身的材質外,就是邊框或是厚度的部分了,有些設計比較陽春的螢幕可能不太會注重外觀美感,因此可能邊框很粗,或是厚度很厚,可能不太好看,因此買螢幕的時候也需要稍微注意下他的外觀是不是自己能夠接受的範圍。




ASUS MX259H開箱


    接下來就來開箱這一次買的ASUS MX259H大螢幕,其實再購買的時候本來有考慮過MX25AQ但後來覺得還是其中價差有點大,因此還是選擇1080P的MX259H就足夠了,第一次購買這麼大尺寸的螢幕,下單的時候感到非常的興奮,所幸商品很快就到了,沒有讓我等太久。

    25吋的螢幕很大,而包裝的箱子更大,這款標榜美型的螢幕,就連外盒也是具有高貴的質感,黑色的彩盒,襯托這產品的形象。打開螢幕的大箱子,裡面個槽中都裝有各種的線材,這裡的線材都有各自的位置,每條線都整整齊齊地放在凹槽中,外加上一本保固與使用說明。其實螢幕的使用方式很簡單,使用說明頁數不多,主要需要看的部分就是關於背後的插孔位置與功能鍵的使用方式。


    一般電腦顯卡或是筆電外接會使用到的線材在螢幕箱內都有附贈,線材大致上是一下四種,HDMI、3.5mm音源線、D-SUB VGA接頭、電源線。其中我比較傾向使用HDMI作為筆記型電腦的擴充接頭,一條線上就可以結合影像與音源,使用起來會比較方便,而且HDMI的線材在市面上如果要單買會很昂貴,在此包裝內就有附贈可說非常欣慰。


    其實液晶顯示器是很省電的設備,這款25吋螢幕所配備的變壓器最高輸出功率大約也就40W,算是功耗相對低的設備。之所以說她省電,是因為比起筆記型電腦變壓器70~130W,或是桌上型電腦電源供應器的300W up,螢幕的耗電量可以算是輕微的了,且40W還必須是最高附載的狀態下,一般待機或是使用時還可能再更低些。


    將上層的保麗龍固定板拿出來,下面就是螢幕的本體了。25吋的螢幕真的很大,因此從本體到外箱都很大,格主騎機車把他帶回家的時候一直好怕被風吹走,所幸最後慢慢騎,克服萬難還是到家了。


    螢幕的底座與本體是分開裝置的,所以開箱後就要把他們組立起來,底座上有個可以用手轉的螺絲,可以將這個螺絲與螢幕上的螺孔鎖緊就行了,不需要勞動任何的工具。

    其實在螢幕的組立上我最害怕的就是使用卡榫組立的方式,因為使用卡榫的方式,變成組好之後就很難再拆卸了,之後如果需要搬運就會非常的占空間。還好這次的MX259H使用的是好裝好拆的螺絲結構,讓我鬆了一口氣。


    固定的結構很簡單,螺絲鎖好就好了,不過因為裝箱的關係,螢幕在出廠時是朝下的角度,看起來就是一個很畸形的角度,一開始要把它搬正其實有點費力。


    這款螢幕在外型上有主打較窄的邊框,在開箱的時候還沒點亮時我以為他的邊框會一直沿著平面做到極窄邊框,後來點亮後發現他雖然是一整片的面板貼合在機身上,但實際上顯示的區域會內縮一點點,看起來就會有一條黑邊,雖然不是極窄邊框,但與傳統的螢幕比起來邊框已經算是很窄了。


    25吋的螢幕相比13吋的筆電螢幕,大小對比真的非常的強烈。起初放在自家桌上還真有點不習慣,但是在解析度表現、尺寸表現、顯色表現,都比我的筆記型電腦好上太多了。另外因為IPS螢幕的緣故,他的可視角也比我的筆電來的好,個區塊的顯色也夠均勻,對我來說不論是看影片或是寫報告都是如虎添翼的好工具。


    另外就是關於調整的方面,以往的經驗,通常我只會調整螢幕的亮度,很少去調整色溫平衡或是其他特殊模式。不過,在這款螢幕中的色彩模式有非常多種類,除了標準模式外,還有像是遊戲模式、風景模式、劇院模式、夜間模式、sRGB模式、閱讀模式、暗房模式,選擇樣式非常多樣。

    最後我發現其中的暗房模式,剛好很搭配我房比較昏暗房間環境,剛好很適合我平常所調整的亮度等級,因此暗房模式是我大部分時候最常使用的模式,是一種剛好可以看清楚畫面,但是又不會太刺眼的模式,對於長時間使用也不會顯得眼睛太疲累。

雖然這次買了新螢幕是為了讓電腦的畫面可以順利的延伸,增加平常使用電腦時的使用效率,不過我現在覺得大螢幕在房內真的有很大的好處,有HDMI的輸入,讓我現在好像在買個PS4或是Switch回家玩,房間就有個大螢幕,就不用在客廳搶電視,感覺會是個很棒的休閒活動。



留言

Facebook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房屋]裝潢紀錄分享- 基本包冷氣管包梁工程。把冷氣管隱藏得無影無蹤

[心得]天作之合音樂劇「阿堯 Shemenayha」 at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大劇院

[食記]將捷金鬱金香酒店- 河畔餐廳 主餐+自助餐吃到飽心得

[印尼]印尼 巴淡島 旅遊 TOP 100量販超市必買商品推薦。咖啡、生活用品、泡麵

[工具]線上模擬器。簡單的硬體電路模擬小工具Falstad: Circuit Simulatior Applet

[開箱]三星平板Samsung Tab A7 Lite 使用心得分享

[開箱]超迷你筆電平板二合一隨身機入手。華碩ASUS Transformer Mini T103HAF開箱心得

為您推薦